站内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航海新闻
⊚  首页 >  资讯阅读 > 航海新闻 > 

中国如何推广帆船运动

编辑:驾驶网    来源:驾驶网    2012-02-21    👁4911  

     在西方传统的节日圣诞节后第二日(12月26日),一年一度的悉尼至霍巴特帆船赛将于在美丽的悉尼港扬帆起航,浓重的节日气氛下88艘参赛帆船进入最后的备战阶段。12月24日平安夜,作为唯一一家受邀莅临赛事采访的国内媒体,新浪体育在劳力士的帮助下采访了赛事组委会澳大利亚游艇俱乐部(Cruising Yacht Club of Australia )CEO马克-沃尔夫(Mark Woolf)先生,他向中国网友介绍了这个在南半球炎炎夏日里拥有60余年历史的顶级帆船赛。

      

  劳力士悉尼至霍巴特帆船赛是和劳力士法斯特耐特帆船赛相对应的离岸赛,跨越9个维度,以考验参赛者的忍耐力著称,是全球知名度最高的帆船赛之一。举办这么大规模的比赛,其难度可想而知。马克告诉新浪体育,他和他的团队准备时间长达11个月,换句话说,每年1月1日上一届颁奖仪式结束,短短一个月之后,下一届的准备工作已经拉开序幕。“1月底我们会开始听取报告,包括员工、赞助商和帆船协会的反馈。2月份新的筹备委员会成立,对上述各类报告进行审核和评估,同时为下届比赛进行规划。”


-
·绕城经济带高峰论坛 ·五大同心工程有奖征文 ·节能我行动低碳新生活 ·第四届重庆读书月活动 ·2011晨报盛夏生活季 ·生态珍品中秋送礼佳品
  用11个月的时间准备不到一星期的比赛,悉尼至霍巴特帆船赛在各个方面都力争做到精益求精,所以每年的比赛都会迈上新的台阶,不过收获之外总能遇到意外状况。“这是我第八次组织担任比赛的组织工作,一年比一年好,我们从前一年的比赛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让相同的事情不会发生在下一届。然后每年都会遇到突发的事情,”真是应了那句俗话:人算不如天算,“有些事情是你无法预料,无法准备的,比如天气的因素。不过我们已经把能做到、能想到的事情都做了,各个部门,比如劳力士,还有其他伙伴,为了让比赛变得更好更完善,建立了档案和详细的管理计划,事无巨细。”

  安全问题一直是离岸赛的重中之重,前几天赛事官网报道传统热门野麦六号进行了直升机救援演习。而对于组织者而言,安保工作必须最细致,最重视。马克说:“船员的经验在遇到突发事件是至关重要,而对于主办方来说,我们有详细的检查表,在各个参赛船只申请报名参赛的时候,我们就会做非常细致的检查,设备是否符合规则等等。”

  记者今早抵达悉尼的时候遇上了雷阵雨,雨势很大,据说悉尼最近这几天经常下雨,气温也比历史同期要低。帆船比赛最怕遇上坏天气,对此马克也显得很无奈,毕竟成事在天。“过去几年,比赛都是在雨天开船,令人失望。很多人都认为夏天的悉尼这种应该是阳光明媚,所以接连遇上这种天气真是不可思议。”

  聊天中工作人员提到今年是劳力士加入悉尼霍巴特帆船赛的第十个年头,十周年之际,在马克对这位在全球享有极高声誉的“合作伙伴”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我要着重强点一点,劳力士加入后悉尼至霍巴特比赛真正成为一个全球*赛事,因为认同劳力士的品牌效应,越来越多的船队向我们咨询这项比赛,也会过来亲自考察甚至是亲身参与。所以说劳力士的加入真正提升了比赛的国际竞争力,悉尼至霍巴特,包括法斯特耐特、地中海赛以及明年四月的劳力士中国杯,相较于过去,如今我们拥有更高的知名度。

  谈到中国,在这位赛事专家的眼里,中国拥有很大潜力。那么如何推动帆船运动在中国的推广呢?马克说:“如今,推广已经变得相对简单,因为网络太发达了。在过去,只有主要项目才能出现在CCTV中,现在新闻传播方式自由多了,你就在网络工作,应该体会更深,10年前很多人没听说过帆船,现在有卫星、有网络,加上更有利的宣传,再加上劳力士的支持。我想再说说劳力士起到的积极作用,用这个品牌与帆船系在一起,让更多的人通过劳力士认识帆船。”

  马克曾经在中国工作多年,当记者问他明年是否会借着劳力士中国杯故地重游时,他说:“我得看看计划。我在中国有很多朋友,我们依旧保持联系,今天我就收到很多来自中国的圣诞祝福。当然我想去北京看看,99年离开之后北京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得更棒,希望有机会回去。”

 

 

船帆缓缓落下,夕阳的余晖尽洒海面,色彩比书中提到的还要淡一些。帆船顺着洋流方向静静驶着,偶然还会在原地打转。手搭凉棚眺望一下,却不知下一站会漂往何处。船舱里响起久石让的《永远同在》,琴声与风声、浪声、海鸥声交织一起,令人放弃了千种追寻,只想和大海永远同在。

    某一个瞬间,你是否也在做着相同的梦?想象着自己某天会和大海一起私奔,像杰克船长那样经历一段值得永远珍藏的蓝色之旅。事实上,随着航海运动近来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已经有些人在这样或正在准备这样做,但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距离自己的海洋梦到底有多遥远?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准确回答。

    航海家们的世界观

    翟墨的艺术家之路

    当航海和艺术结合在一起,注定会结出绚烂多彩的果实。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画家翟墨摇身一变成为航海家,完成了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的壮举,成为中国第一人。在翟墨的世界里,艺术率先以哺育航海的方式出现。

    这位43岁的山东汉子年轻时是一名画家,2000年,一次在新西兰举办的画展中,和偶然邂逅的一位挪威航海家闲谈,改变了他接下来的人生轨迹。“我问他去过哪些国家,他的回答是‘记不起去过哪些,但它(自己的帆船)已经绕了地球一周半了’,这深深触动了我。”翟墨说,梦想往往起于一瞬,在此之后,他就开始筹划自己的出航。通过卖画,他买到了一艘二手帆船,终于扬帆出海。

    在航行的两年多时间内,翟墨一直有着“艺术家的随意”,开累了就休息,靠岸了就上去走走,或者上岛写生,或者到停靠的城市走访,“有时候一停就是好多天”。但他并无意改变这种航海方式,反之要将其发扬光大。翟墨告诉记者,他正在全球华人范围内海选船员准备航行南极,会中国功夫、民族歌舞、中国绘画的优先考虑,因为这会让旅程“变得快活起来”。

    冯晖的自由岛之行

    关键词:自由

    他们是走在中国航海运动最前面的一群人,用冯晖的话说,航海是一种生活态度,他们目前要做的,是向更多的人推而广之。

    作为房地产业界资深人士,冯晖又被称为南中国海玩得最high的帆船玩家。和之前玩骑马和高尔夫一样,2006年进入帆船领域的冯晖一玩就玩成了高手。现在只要时机合适,冯晖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出海机会。在今年的“中国杯”帆船赛上,记者又看到了冯晖的身影,这次他带来了海南自由岛队,欲在J80级别大显身手。“我一年在海边、海上的时间约有8到9个月,今年看来要突破10个月了,总是在想怎么回家。”冯晖笑着说,能回到陆地是件奢侈的事。

    提到冯晖,就不能不提他的自由岛,这是冯晖自己创办的社区网站,为像他这样喜欢自由、浪漫、时尚的人群提供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展示的平台,集合了一大批户外运动的超级玩家。“很多人为了生存、为了事业都迷失了自己,这是受生活所迫,没有办法。自由岛是心中之岛,你可以在这里重新找到内心的自由。”在参加“中国杯”的一个活动时,冯晖还向另一位企业家、华帝集团总裁黄启均发出邀请,这也是冯晖的愿望,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热爱上航海。

    与翟墨不用,冯晖的航海观是“回避挑战”,更多选择一些唯美的、浪漫的路线。

    在他看来,选择航海正是因为它能给予参与者无拘无束、无功无利的生活态度,“比如说帆船这项运动,它不是生活方式的符号,而是生活方式的一种本源”。

    杰西卡的纪录者之帆

    关键词:梦想

    如果说有的人天生就是为了航海而生,那么杰西卡·沃森肯定是其中一位。当很多中国孩子刚刚开始适应小学生活的时候,年仅8岁的杰西卡已经在家人的指导下学习航海运动。到了11岁,澳大利亚女孩就有了第一次独立航行的海上体验。“一开始我并不是非常热爱这项运动,后来和家人一起用几年时间进行熟悉,便慢慢感受到了航海的乐趣,也就逐渐喜欢上了它。”

    杰西卡说,对于澳大利亚这样的海洋国家,尤其对于居住在沿海城市的人来说,航海已经成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一份不拿工资的职业,而不仅仅是项爱好。但环球航行,对于会驾驶帆船的孩子来说,就像刚刚学会开车的孩子总想着要出远门,是一个梦想。她环球航行的动力,正来源于此。

    也正是如此,她在完成环球航行归航时,面对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你令我们国家感到骄傲,你是澳大利亚年轻人和澳大利亚少女的英雄”的赞誉,才会淡淡地回应,“我可不认为自己是英雄,我不过是一个有梦想的普通女孩。”

    科普

    这项运动离国人且近还远

    1978 年,改革开放之风最先吹到深圳。1998年,这个曾经的小渔村又吹起了一股海风。随着几个游艇会的先后成立,中国航海运动终于在民间找到了一块栖息地。到了现在,国内同类游艇会已经发展到了60-70家。但该数字与西方一些沿海国家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以瑞典为例,这个人口不到1000万的北欧王国拥有 950家帆船俱乐部。而在新西兰,一个城市的帆船数量可以达到4000艘之多。

    船业大亨Beneteau公司亚洲的代理商辛普森说,在他所负责的亚洲区,目前最主要的市场是在中国。但由于中国市场比较年轻,买家买船很多时候会以外表为主,只要外观漂亮就买,而很少关注造船技术。

    帆船赛是各地帆船运动发展水平的一个缩影,著名的美洲杯帆船赛已经走到了第160个年头,而中国队首次涉足该项赛事还是2005年的事。那届比赛上,中方赞助商更是姗姗来迟,直到最后一站才有人过问。2013年,中国将再次参加美洲杯,那时船体上将几乎看不到国外品牌的赞助商标,参赛成员里的中国面孔也会更多。与美洲杯相类似,在中国境内举办的中国杯帆船赛的中国元素同样是越来越多,最明显的便是中方参赛船只的增加,在中国杯首次举办的时候,只有5条中国帆船参赛,到了今年则要向上翻上三番。

    贴士

    扬帆不能只有梦

    除了买条船,另外每年不投入三四十万元根本玩不转

    要出海,首先得要有一条船,这是世人皆知的问题。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帆船看似不再是有钱人才玩得起的运动,过去得花几百万、上千万的“一叶扁舟”到了现在只需几十万人民币,二手船十几万、甚至几万就可以成交。如果你耐得住寂寞,完全可以把房子搬到船上去,终身以海为伴。

    可惜,这不是玩帆船的全部。除了买船,你还要为船买会籍,存折上先得减个20万-30万。随后停靠费、保养费、年费……接踵而来,每年没有30万-40万的支出根本玩不转。当然,我们以上所说的在大海的玩法,你也完全可以在小湖小溪自娱自乐,费用当然可以省下不少。

    话说回来,航海对于普通老百姓还是属于一项花费较高的贵族运动,目前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距离感。记者在中国杯帆船赛采访期间接触到的玩帆船的人非富即贵,包括2010年 F SO亚洲模特大赛亚军关文晶,也是靠着走穴的机会,才得以以船员身份登上参展商的帆船过一把瘾。而参展商华帝的一线员工在得知有跟船出海机会时,女孩忙着装扮自己,男孩则早早就把相机准备好,俨然过节一般。即便是这种偶尔尝鲜的待遇,对于普通市民而言,仍可望而不可即。

    不难想象,短期内,航海暂时还是一部分成功人士、上流社会的舞台,待国内帆船市场真正形成规模之时,我们才可同大海一起私奔。

 
国家网信办举报中心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8-2023  驾驶爱好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022005号-1